【寒衣節】孝親報恩 慎終追遠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衆稱爲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世俗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着生者對逝者的傷悲。寒衣節的到來,同時也意味着嚴冬的到來,提醒我們要多關愛父母親人。
寒衣節的來歷
“寒衣節”源於周朝,農曆十月初一剛好是臘祭日,在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天子在社壇上祭祀,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佈新的作息制度。
清朝的《帝京歲時紀勝》具體提到“寒衣節”時的情形,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在中國民間人們習慣以農曆十月算進入冬季,稱“孟冬”,歲序已入孟冬,而在十月初一這天人們也同時想到了長眠於地下的祖先,想到他們也會怕冷、也要冬衣禦寒、也該吃一頓好的,於是紛紛寄寒衣給祖先穿用,過一個飽暖的冬天,這是民間流傳的緬懷先人、慎終追遠的行爲。
佛經記載孝敬父母重要開示
雖然寒衣節因各地習俗展開方式不同,但是孝親報恩的思想與精神是一致的。佛陀在說法的生涯中,曾多次開示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是極爲殊勝的福田之一】並給出瞭如何利益父母並助長福慧雙修的方式: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
《中阿含經》:若人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
《大般涅槃經》:施三種人,果報無盡,一病人、二父母、三如來。
法師:最直接有效的利益祖先的方法就是善用自己的身體。因爲我們與祖先有直接的血脈關聯,用自己的身體廣行善行,禮佛、放生、供僧,唸誦《普賢行願品》、《地藏經》等經典,以此迴向。這樣,即使他們業力非常深重,依靠三寶的加持、迴向和善心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解脫。
要注意的是,無論何時,都不能用葷腥的食物供奉祖先。殺生祭祖,祖先不僅吃不到,反而徒增罪業。乃至有的人供煙供酒,這對亡者都非常不好。《地藏經》裏明確說到:“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利益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最關鍵的,是做的人要用心,要把生命中血濃於水的部分呈現出來。
實際上,祖先對於子孫的記掛,遠遠多於子孫對他們的懷念。或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祖先就等着這一天,子孫能夠想到他。
所以當我們懷着利益他們的心,感情越真摯,用心越深沉,對祖先的觸動就越大。他會由此感到欣慰,會積極地接受佛法的指引,趨向光明與解脫。
中國人稱子孫爲“香火”,那想一想,我們拿什麼祭奠祖先?怎樣才能讓祖先通過我們這一脈“香火”得到利益?
如果我們殺生、吃肉、喝酒,造種種惡業,祖先非但不能得利,反而無辜受累;而如果能戒惡修善,廣修功德,就不僅能超拔祖先,甚至還能加被子孫,這纔是真正的“光宗耀祖”。讓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放出香味、放出光來,才能變成真正的“香火”,才擁有了祭奠祖先的資本。佛法沒有時空的障礙,當我們帶着三寶的慈光憶念先人,他們就能得到佛光的注照。無論是在怎樣的世界裏,我們都可以通過佛法來幫助他們,讓他們得到解脫。
寒衣節,
讓我們一起爲逝去的親人點一盞心燈,
送上對故人最深切的緬懷之情。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