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佛弟子稱釋迦牟尼佛爲“本師”?

 




今天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也是身爲學生的我們感念師恩的日子。身爲佛弟子的我們,在學佛的道路上自然也有領路的老師,無論是講經說法的佛陀、隨緣應現的菩薩,還是宏宗演教的歷代祖師、答疑解惑的法師大德,都是我們的老師。而我們在平常的課誦修行中,則會時常唸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號。既然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皆是老師,爲何單單在釋迦牟尼佛的聖號前加上“本師”二字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佛陀是誰。“佛”之一字,是梵語佛陀耶的簡稱,翻成中國話叫“覺者”,具足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三重含義:
自覺,就是自己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超過六道凡夫法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覺他,是在自己覺悟的基礎上,不忍衆生苦,而發菩提心,將自己覺悟的道理告訴他人,使他人也能夠覺悟,這就超過了二乘聖人法界(聲聞、緣覺);
覺行圓滿,是自利和利他的覺行統統圓滿,自己能成佛,也能令他人都成佛,如此則超過菩薩法界。
所以單說佛的德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在十法界中便是超九界以獨尊的。
由此可知,佛陀是一切覺悟者的通號,十方世界的佛陀也並不止釋迦牟尼佛一尊,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阿彌陀佛、藥師佛、燃燈佛等,都是三覺圓滿的覺者,也都是九法界衆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自然也不例外。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在十九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經過五年參訪遊歷和六年雪山苦行,終於在三十歲時於菩提樹下開悟,隨即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度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在八十歲時於拘屍那城入涅槃。佛法是世出世間的真理,無論佛陀出世與否,都是存在的。可如果沒有佛陀出世說法度生,世間便沒有三寶住持,也就沒有佛教這樣一種宗教的存在,我們苦惱衆生想要斷煩惱、了生死就要完全靠自己摸索正確道路,這無疑是十分艱難的。
事實上,儘管佛陀出現世間,讓我們這些“其性剛強,難調難伏”的南閻浮提衆生依教奉行也非易事。衆生不僅不能接受,還有可能在聽聞之後橫生誹謗,造作更多的罪業。所以佛陀在菩提樹下初成正覺後,並沒有立刻爲衆生宣說佛法,而是打算默然安坐甚至直接入滅的,如《過去現在因果經》中說:
爾時如來於七日中一心思惟,觀於樹王而自念言:“我在此處,盡一切漏,所作已竟,本願成滿。我所得法甚深難解,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一切衆生,於五濁世爲貪慾、瞋恚、愚癡、邪見、憍慢、諂曲之所覆障,薄福鈍根,無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爲轉法輪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誹謗,當墮惡道,受諸苦痛。我寧默然,入般涅槃。
幸有大梵天王和釋提桓因等諸天護法殷勤三請佛陀住世說法,世尊才以大悲力,轉妙法輪,爲苦惱衆生指出了出離生死、成就聖道的路徑。
因此,佛恩深重,最難得處還不是一般不瞭解佛法的人所認爲的“保佑我們無災無病、心想事成”,而是佛陀在覺悟真理之後,能夠不捨衆生,用因緣、譬喻等種種方便,循循善誘地將自己覺悟的道理宣說給我們聽,只爲了讓我們體解大道。這種恩德,恰如世間通過種種方法向學生傳道、受業、解惑的師恩,只不過佛陀所傳授的是覺悟宇宙人生的大道。
所以佛陀與衆生的關係,並不僅是教主與信衆的信仰關係,更是導師與學生的師生關係,而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衆生的最根本的導師——不管是西方的阿彌陀佛、還是東方的藥師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由釋迦牟尼佛宣講出來,我們才得以瞭解,否則我們連一尊佛、一部經都不會知道。當我們在稱念釋迦牟尼佛聖號時,特加“本師”二字,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時刻不忘釋迦牟尼佛這位根本導師的教化恩德,表示特別尊重。而感念佛恩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依教奉行,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爲榜樣,成爲像他一樣三覺圓、萬德具的覺者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