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勝吉日】中秋節、月光菩薩聖誕、阿彌陀佛節日、教師節、南傳佛日
9月10日,農曆八月十五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在漢傳佛教中,這一天是月光菩薩聖誕,也是藏曆十五,阿彌陀佛加持日,還是教師節。
讓我們在這樣一個殊勝的日子裏過一個吉祥中秋,值此良辰佳節,敬請吃素、放生、誦經、持咒、獻花、供燈、禮佛、行善等,迴向一切有情衆生吉祥如意,家庭圓滿! 祈願世界和平,正法久住!衆生早日獲得解脫!
9月10日是教師節,讓我們以虔誠心、恭敬心感恩諸佛菩薩;感恩歷代祖師大德;感謝每一個老師!感謝一切善知識!
師恩重重何以報
教師節,每個人理應向老師表達敬意及祝福。尊師重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佛教中也一再強調要尊敬師長。
要成佛的人,在未踏上修行之路前,首先必須尋得足以信任、能帶領我們修行的善知識。向善知識學習,恭敬地侍候善知識,而究竟圓滿的善知識就是佛陀。
衆所周知,佛教尤其重視尊師重道,這一點僅從佛弟子的一句“師父”中就能看出。
佛教自身具有注重教育的優良傳統,有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豐富的教育思想,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所謂“隨緣說法,應機施教”。佛教歷久不衰,不斷煥發生機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有一個綿綿不絕的教育傳統。
佛所教的是什麼?要我們學些什麼?最主要的是:“戒學”、“定學”、“慧學”──“三學”。佛教的“三學”,與一般所說的德育、體育、智育──“三育”,大意相通。所以,在學佛的過程中,稱爲“學人”;到了修學完成,也就是畢業了,就稱爲“無學”。
從事教育事業來說:佛教的說法,開示以及著作;或者佛教的文藝、音樂;經典的蒐藏、流通、翻譯,這都是教育文化的活動。
在經中,佛陀不斷的讚歎“法施”。法是真理、德行、良善的學說,以及禮俗。換言之,法是合法(合理性)的一切世出世間善法。佛弟子修學此法,又與人爲善而宣揚此法,就是法施。
法施可分爲二類:一、“出世法施”,如內明的弘揚傳授;二、“世間法施”,如聲明、因明等的教授。世間法施,就是世間的一般教育。
佛稱這些爲“法施”,是最有意義的!因爲佈施是有功德的,努力於世出世法的教化,無論是個人或教團,都是有功德的。但真正的如法佈施,是出於與人同樂,爲人拔苦的同情,這是無條件的施與,而不是爲了果報,或者爲了現生的功利。
爲了正法,爲了利益人類,而發心勇進的做去。這纔是佛教的教育,佛教教育工作者的精神。
教師節是一個形式,但是它提醒我們要發揚尊師重教的風氣,體現對道德的尊重。佛陀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最偉大的老師,通過尊重師長,我們應反觀我們自己,如何更好地成就和圓滿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不僅在今天,而且要在平日裏,在生活中、學習中營造"尊師重道”的氛圍與環境,人人懂得常懷感恩之心去爲人處世,也才更符合佛教所講的知恩報恩精神。
感謝您 我的恩師
每到此時全社會都在感謝師恩
授業解惑的老師們
絕對當得起我們的任何感恩
但你有沒有想過
真正的感恩不只是在這一天
不只在那束花、那條祝福
釋迦牟尼佛在《善生經》中說:“弟子當以五事恭敬供養於師。一者善恭順,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業善,五者能奉敬師。”
真正的感恩就在每一個當下對師長的“知恩報恩”,當從佛陀所說的這五點做起:
恭順 對師長要恭敬、順從。
善承事 就是有擔當、能辦事,對師長交代之事能擔當承辦。
速起 對師者交代的事,能迅速辦理、不拖延。
所作業善 根據師長教導,一切行爲皆依善法,行善業。
能奉敬師 物質上要奉養師父,精神上要恭敬師父。
弟子(學生)若能尊此五事恭敬供養於師,便是一名合格的弟子(學生)。
佛教導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就是所有佛弟子的根本師
在他的“十大名號”中
“如來”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
“天人師”則是最淺顯易懂的
佛陀示導衆生
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
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
衆生若能依教奉行
即能解脫煩惱
因此被稱爲“天人師”
佛教的教育系統
佛教也是一個佛法修學的教育體系,教授的不是世間謀生的技能,而是解脫煩惱和輪迴的智慧方法。
寺院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燒香、磕頭的宗教場所。其實,它更重要的功能是教學,是大衆聽聞、修學佛法的地方。
所有寺院傳播的都是佛陀的教法,可能會因爲專業(宗派)不一樣,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只有一個“校長”——佛陀。
“和尚”的稱謂也是源自梵語,意思是“親教師”、“大衆之師”,專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
學院的老師被稱爲“法師”,不僅精通佛教義理(專業知識),如法修行(爲人師表),還善於觀機逗教(因材施教)。
授課用的教科書稱爲“佛教典籍”,包含了經、律、論三藏,根據不同專業(法門),既有必修課,又有選修課。
妥善保存這些教科書的圖書館叫做“藏經閣”,圖書館裏藏龍臥虎,藏經閣裏也有“掃地僧”。
我們通過正規的入學流程“皈依儀式”,就能獲得學生身份的證明“皈依證”,自此就可以被稱爲“佛弟子”。
佛陀的學生就是佛弟子,需要遵守的“校規”就是“戒律”,這些規範可以幫助我們擺脫不良習氣的干擾,集中精力學習、證悟。
佛陀的學生可分爲兩類,一類是一直住在學院I裏全脫產學習的“出家人”,當學修滿足一定要求就可以留校任教成爲法師。另一類是利用業餘時間修學佛法的“在家人”,平時要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被稱爲“居士”。
還有更多可以類比之處:
助教 ≈ 菩薩,即協助佛陀教學的優秀學長
志願 ≈ 願力,即志向和努力的目標
作業 ≈ 功課,即每日需要完成的修學內容
學位 ≈ 果位,即修學佛法的階段性成果
回校任教 ≈ 乘願再來,即菩薩發願回到娑婆世界度化衆生
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在這個殊勝的日子裏
讓我們共同頂禮
佛教界的導師釋迦牟尼佛
共同感念師恩
感念人生旅途中
所遇到的每一位善知識
願以此功德
迴向給所有佛弟子
智慧增上、福報圓滿
不負師恩、早日成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