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正在被遺忘的中國節

 






2023年11月13日,
農曆癸卯年十月初一,
寒衣節。
寒衣節,俗稱十月朝,
與清明節、中元節一起並稱爲“三大鬼節”。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北方從農曆九月便開始天氣轉涼,
到了九月底已是寒風侵體,
人們要添置禦寒的衣裳了。
歲寒時暮之時,勿忘已故親人,
於是掃墓祭拜,將寒衣與思念一起,
以燭火爲引,遙寄到另一個世界。
中國人總是對死亡這個話題諱莫如深,
可又有這麼多的節日專門用來祭奠亡靈,
彷彿是在給洶涌的思念找一個缺口,
穿越生死,遙寄相思。
又是一年寒衣節,
這世間,唯有愛與溫暖不可辜負。
這是一場獨屬於親人的浪漫
前幾日夜半驚夢,夢到故去已久的外婆,
夢裏的老人依舊和藹,眉目慈祥,
溫聲細語給我添上一件又一件棉衣。
醒來後久久不能忘,
於是忽然記起,
哦,原來是又是寒衣節將至。
總有人對這些鬼神之說嗤之以鼻,
認爲不過是迷信傳說,不足爲信。
可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才知道,
在睡夢中見到熟悉的臉,該是多麼欣喜。
我們自發搭建另一個世界,
執拗地給逝去的親人找一個歸屬,
在清明時節去掃墓,祭拜香火,
秋天的豐收之時,中元節也不忘供奉瓜果,
到了天寒氣涼時,
又掛念着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能否吃飽穿暖,
於是動手裁剪,
一紙寒衣,思念不絕。
如果說,中元節是一場盛大的祭祖,
那我想,寒衣節則更像是
一份獨屬於親人間的浪漫,
它不必盛大鋪張,也不必轟轟烈烈,
只需要親人手裁的紙衣一件。
即便天人兩隔,
這份愛意,從不會怠慢。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纔是
關於死亡,網友說過這樣一段話:
他只是跳出了時間,
變成宇宙裏最原始的組成部分,分子原子,
慢慢的重新構建成你身邊的其他事物。
以後爲你遮風擋雨的大樹是他,
爲你抵擋寒冷的毛衣是他,
當你疲憊時,看着桌頭的掛件還是他。
他是你親人的身份消失了,
但是其實他以後無處不在。
他離開了,卻散落四周。
《天下無賊》中,劉若英飾演的神偷
在聽到警察通知愛人的死亡時,
面無表情轉身而去,決絕得不帶一絲留戀,
直到一個人坐在餐桌前,
往口中發瘋般塞着烤鴨,
眼淚才洶涌而出。
兒時不解其意,知道經歷過才知道,
原來一剎那的崩潰,
是在意識到生命裏永遠少了一個身影時,
悲傷如潮水而至。
《尋夢環遊記》中說,
“死亡不是終點,遺忘纔是。”
只要生命裏留下他們存在過的痕跡,
這一場離別,就不算永別。
正如史鐵生所說:
“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
都能給後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
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
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天冷了,記得添衣
曾仕強說,
祭祖除了告慰先人,
更多的是教化子孫。
當我們祭拜親人時,
也懂得了珍惜的意義,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珍惜擁有的一切,
不要讓每一份“來日方長”,
變成“子欲養而親不待”。
女星譚鬆韻的母親,
和朋友走在路上散步,
卻被一酒駕男子撞到,
20多天後,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譚鬆韻每每談到此事,都難掩悲傷,
她說:“我每天都很想她。”
人生沒有重來法,失去之人不可追,
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
在這個秋末冬至的時節,
記得給家裏打一通電話,
對着久未見面的親人,
道一句“天寒加衣”,
歲月不等人,
不要讓每一次的等待,
變成下一次的遺憾。
風雖涼,心卻暖
人無法跨越生死,但愛可以,
思念的人永遠在心裏,
愛的人在身邊,且行且珍惜。
歲寒時暮,天冷霜凍,
記得圍爐烘暖,
抽出些時間,與家人閒話家常,
任窗外北風呼嘯,
親人們團聚在一起,
便是最好的過冬良藥。
世上最幸福的事,
莫過於有家可歸,有人可念。
寒衣節,天寒心不寒,
珍惜每一個當下,
珍惜每一個,對你噓寒問暖的人。
人生忽如寄,天地已初冬,
心燈一盞,遙寄思念,
勿忘添衣,溫暖如昔,
不負綿綿不絕的愛意。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