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一,唐代高僧马祖道一禅师圆寂纪念日






马祖道一禅师(709~788),唐代禅僧,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南岳怀让法嗣,六祖大师下第二世。俗家姓马,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马祖镇)人,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世称马祖或马大师。
道不弘父母之邦
马祖道一:
“得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溪边老婆子,唤我儿时名。”
马祖道一禅师在湖南南岳怀让门下证悟大道后,因为想念家乡和亲人,便离开南岳衡山,回到故乡四川什邡县,在城郊的罗汉寺高筑法台,讲经说法。
后来,后溪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太认出了他,哈哈大笑说:“这哪是什么圣人,不就是马簸箕(马祖幼时家贫,以织簸箕为生)吗?”众人仔细一看,一哄而散,再没有人听他说法了。
马祖无奈离开家乡继续弘法,而同门嫂子按照他的教导,每天早晚都把耳朵贴到悬空的鸡蛋旁边听,“当听到鸡蛋里有声音和你讲话的时候,你就会得道了。”
同门嫂子坚持不懈地听了三十多年,直到有一天,正当她在听的时候,挂鸡蛋的绳子断了,鸡蛋掉在地上,“啵”一声,破了!这一声,同门嫂嫂大彻大悟,得道了。道,不是想要就有。禅悟虽是在刹那间,但是没有持之以恒的诚心,哪有证悟?
马祖建丛林
《坛经》:
“西方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
据《坛经》记载,六祖大师曾告诉怀让禅师:“印度般若多罗曾有预言:你门下将出生一匹马驹,纵横天下,人莫敢当。”其中的马驹指的就是马祖。马祖道一禅师离开故乡四川之后,先后在福建建阳、江西临川西里山、龚公山建立大规模弘法道场、禅修丛林。随着在江西的影响日益扩大,移住到洪州开元寺,禅风远扬。
丛林一词意为寺院,是将僧众和合居住的处所比作树木聚集之丛林。马祖建丛林使聚众定居、共同修道成为可能,为禅林模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国禅僧的修道生活由此发生了划时代的改变。
开元寺“选佛场”
《宋高僧传》: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座下贤圣比肩,得道者其数颇众。”
与师父怀让禅师相比,马祖是广授门徒的禅师,门下极盛,号称“八十八位善知识”,法嗣有139人,以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最为闻名,号称洪州门下三大士。后来,马祖门下弟子先后得其所传,法化一方,各为宗主,开元寺也因此被人们誉为马祖道一的“选佛场”。
江西的法嗣,据史书说,广布天下,影响深远,称洪州宗(洪州禅),与青原一系下的石头宗遥相呼应,使禅宗大盛于天下。
马祖道一的禅法,从引导修行者达到最好修行境界的角度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最后的"平常心是道"。
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二月初一,马祖道一禅师示寂,世寿八十,敕谥“大寂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记载:
“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灭。元和中,谥大寂禅师,塔曰大庄严。”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