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大師圓寂日 | 走近大師的一生!
2022.8.29
六祖慧能大師圓寂日
今天是陰曆八月初三,陽曆2022年8月29日,六祖慧能大師圓寂日。
六祖慧能大師圓寂日
慧能大師,唐代高僧,中國佛教禪宗六祖,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至今仍有不腐肉身舍利久存於世,成爲佛法修行之見證。
慧能祖師,俗姓盧。幼隨父流放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唐龍朔元(661)在黃梅謁見禪宗五祖弘忍。
五祖乃令其隨從作務,劈柴踏碓八個多月。其時,弘忍年事已高,急於傳付衣法,遂令弟子作偈以呈。
據說六祖本人不識字,但六祖門人法海曾記載“專爲安名,可上慧下能也。父曰,何名慧能?僧曰,慧者。以法慧施衆生;能者,能作佛事”。
六祖法體真身的安放地南華禪寺亦以“慧能”爲準。
六祖父亡後,隨母移居南海,艱辛貧困,以賣柴爲生。24歲時,得人資助,北上參學。
出生起名“惠能“”
少年時期,慧能俗姓盧,傳說初生時有“二異僧”來立名“慧能”,是從小就叫慧能。(按佛門慣例,“慧能”是出家時的法名。)
慧能於唐貞觀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流落他鄉的母子二人孤苦無依,之後慧能跟着老母移居南海(廣州)。長大以賣柴來維持母子的生活。一次,慧能賣柴時聽人讀誦《金剛經》,引起內心的領悟。經詢問得知,黃梅弘忍大師在憑墓山,以《金剛經》弘化。慧能聽了,覺得自己與佛法有緣,即辭別了老母,到黃梅去參禮弘忍。
2
黃梅傳承達摩禪的正統
依神會所傳,大約經一個月時間,慧能到了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的憑墓山,這裏是唐初五十多年的禪學中心,傳承了達摩禪的正統。
慧能見到弘忍,自稱“唯求法作佛”。因慧能說:“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別”,而受到弘忍的賞識。
慧能被派在碓房裏踏碓,一做就是八個多月。“願竭其力,即安於井臼;素刳其心,獲悟於稊稗”。勞作與修持相結合,是佛教所固有(如周梨盤陀迦因掃地而悟入),成爲此後曹溪禪的特色。
3
慧能在黃梅得法,當夜就走了。過長江,到九江驛,然後直回嶺南。東山門下,知道衣法付與慧能,有些人就向南追來。其中有名慧明的,一直到大庾嶺上,追到了慧能。
慧明曾任四品將軍,有軍人的氣質。當時慧能將衣給慧明,慧明反而不知所措,表示“遠來求法,不要其衣”。傳衣雖表徵了傳法,但有衣並不代表有法。慧明要的是法,慧能便爲慧明說法。
說法的內容後來傳說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幺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慧明言下大悟。慧能於是讓他向北去化人,慧能這才平安回到嶺南。
慧明本是弘忍弟子,因爲聽慧能說法,而作爲慧能弟子。五年法難:“三年(五年)勿弘此法”,《壇經》以來一致表明慧能曾有隱遁。原本是五(三)年,爲了符合弘忍(675)入滅,慧能(667)出家繼承理想,才形成十六年隱遁說。這五(三)年(662──666)中,慧能所遇到的障礙,史料均沒有確切說明。弘忍付法時曾說:“自古傳法,氣如懸絲;若住此間,有人害汝。”
禪者傳法和弘法有難,禪史多有載錄。如果是“當理與法”(指當時東山門下的祕授傳法)的付法,得法的人多,便不會引起嚴重紛爭。但一代一人的付囑制(或繼承一個寺院),在名位心未盡的,就不免引起紛爭。慧能當時是24歲的在家行者,如果公開付法,則不可能不爭不害。
4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慧能過了五年遁跡於勞苦的生活,終於因緣成熟而出家。乾封二(667)正月初八日,慧能到了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印宗正在講涅槃經,慧能在座下參聽。“因論風幡語,而與宗法師說無上道”。印宗非常欣奇,問起來,才知東山大法流傳嶺南的,就是這一位。於是非常慶幸,正月十五日普集四衆,由印宗親爲慧能落髮。
二月初八日爲慧能授具足戒。此時慧能30歲。慧能弘法伊始,便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爲嶺南佛教帶來了一股清新氣息,在當地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他作爲五祖衣鉢傳人的身份,更使他受到了廣州方面的敬重。
5
王維稱譽:實助皇王之化
慧能四十多年的禪的弘化(667─713),引起了深遠的影響。弟子們的旦夕請益,對頓教的未來開展,給予決定性的影響外,更影響到社會和皇室。據王維《六祖能禪師碑銘並序》所述,慧能的德化,不但百越氏族(浙東、閩、粵、越南等),連印度,南洋羣島,都有遠來禮敬請益的。慧能弘化於嶺南,對邊區文化的啓迪,海國遠人的嚮慕,都有所貢獻。所以王維稱譽爲:“實助皇王之化。”
6
國恩寺奄然遷化,端身不散
先天二年(713)八月三日夜三更,慧能在新州國恩寺“奄然遷化” 了。“端身不散,如入禪定”。據載,這幾天曹溪有“異香氤氳,山崩地動,林木變白,日月無光,風雲失色”等異徵。早在先天元年(712),慧能歸新州國恩寺,則命人在該寺造塔。
入滅後,當時廣州、韶州和新州三方,爲爭奉遺體產生了一番辯論。據載,最後達成了焚香的協議,“香菸指處,師所歸焉”。結果香菸指向韶州曹溪。十一月十三日,慧能的遺體從新州迎回曹溪安葬。慧能的塔院由弟子令滔管理;從上傳來的袈裟也留在塔院供養。塔院並非本寺,而是附屬於本寺的別院。
7
取代神秀,成爲禪門正宗
慧能爲禪宗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對於後來各派禪師建立門庭,影響極大。在他圓寂後,他的弟子傳承禪法,形成南北二宗。北宗即是荷澤神會門下,稱荷澤宗。南宗則以南嶽懷讓門下的洪州宗,與青原行思、石頭希遷一系的石頭宗爲代表。慧能禪法在北宗荷澤一派的推動下,取代了原先北宗神秀一系的地位,成爲禪門正宗,但荷澤一派因後繼無人,在唐末衰亡。對後世影響較大的反而是南宗門下。南宗門下,後來形成河北臨濟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潙仰宗、廣東雲門宗、江蘇法眼宗五宗,即“一花開五葉”。後來,法眼宗遠傳於泰國、朝鮮;雲門宗、臨濟宗更遠播歐美。在中國、日本,則是臨濟宗、曹洞宗兩宗最盛。
8
惠能弟子:得旨嗣法證悟者四十三人
慧能弟子衆多,一說爲“嗣法四十三人”,一說爲“十人”著名者有:荷澤神會、青原行思、南嶽懷讓、石頭希遷、永嘉玄覺。六祖慧能大師春秋七十有六,二十四歲得傳衣,三十九歲出家,說法利生三十七載。得旨嗣法證悟者四十三人,開悟者不計其數。流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羣生,永鎮寶林。
六祖強調“見自性清淨,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並非只有靜坐斂心纔算是禪,一切時中行住坐臥皆可體會禪之境界。
大師又云“先立無念爲宗”,所謂無念,即雖有見聞覺知而心常空寂之意。口說見性,實際仍執着的人,並未擺脫種種分別的觀念,而這些觀念正是種種煩惱的起源。只要一切都無所執着,真如自性就保持清淨自在。
六祖大師爲中國禪宗之長足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對後來各派禪師建立門庭有極大影響。
9
六祖惠能在曹溪弘法幾十年,晚年將要入滅時,他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廣東新州。
新州國恩寺內,師說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滅度後,莫作世情悲泣雨淚。受人弔問,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恐汝等心迷,不會吾意,今再囑汝,令汝見性。吾滅度後,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違吾教,縱吾在世,亦無有益。”
復說偈曰: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祖師打坐入定,坐化圓寂,世壽七十有六,留下金剛不壞真身。後來,六祖真身從新州迎回曹溪寶林寺,也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韶關南華禪寺。
惠能大師是我國曆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如今一千多年過去了,廣東氣候炎熱,環境潮溼,六祖的真身卻依舊端坐不壞,供後人瞻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