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殊胜吉祥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寺院都会举行盂兰盆法会。佛门主张七月为“孝道月”,着重在于孝亲报恩,慎终追远的精神涵义。因由供佛斋僧之功德,回施一切有情众生。超荐历代先远宗亲,乃至十方一切法界众生,皆能蒙受法益!
佛住世时的印度,因气候湿热、夏季多雨,因僧众们外出行走时,怕踩死昆虫等生物的缘故,因此佛陀制定了“结夏安居”的制度。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聚集一处、坚持戒律。于七月十五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
结夏安居的僧众,经过三个月的精进用功,清净守护、实践戒法,德行圆满的缘故,故佛教界亦称此日为“佛欢喜日”,“僧宝节”、“供僧节”,以“供僧大会”或“供僧斋”,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之心!
“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
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尊者,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尊者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尊者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了焰灰。尊者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尊者依佛意行事后其母终得解脱!
所有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深恩,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七月十五既称“佛欢喜日”,则佛因何而欢喜呢?
十方诸佛因见僧众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故生欢喜。
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故令佛欢喜。
佛闻解夏后僧众报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畅佛所愿,故令佛欢喜。
佛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供僧是一种清净的供养,让众生当下远离烦恼,贪执心。
对供养者而言设百味佳肴,虔诚供佛斋僧,仗此功德不仅可救度七世父母离尘出苦,增益现世父母福乐延年,也可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更为当来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回向
以此兰盆供善根 报答父母劬劳恩
存者福乐寿无疆 亡者离苦得超生
四生九有诸含识 八难三途苦众生
各个悔过洗瑕疵 尽蒙慈济出沉沦

评论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