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你知道是什麼節嗎?老人說“正月十三做3事,日子越過越紅火”,具體指啥?有啥講究?老傳統別丟

 


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了,也象徵着兔年的春節即將正式結束。而在元宵節的前幾天,各種民間年俗還真不少。有些朋友把這些習俗理解爲“多此一舉”,或是“陳風陋習”,但在我看來,如果什麼時候過年沒有了這些習俗,那可能就沒有過年的感覺了。
年俗也算是“年味”的一部分,經過千百年來的代代相傳,老祖宗纔將這些習俗文化傳到了我們手裏,它們更應該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而我們在牢記這些老規矩的同時,也是在提醒自己,尊重祖先,對天地持有一份敬畏之心。
到了正月十三,離元宵節不到2天的時間,民間認爲這一天是燈頭的生日,也叫燈頭日。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會在廚竈下點燈,這一儀式也叫“點竈燈”,寓意日子紅紅火火。
正月十三做3事,日子越過越紅火
1、滾龍燈

正月十三這一天是燈頭的生日,關於各種燈的儀式自然少不了。在這些儀式中,有一個比較盛大的儀式叫滾龍燈,一般從正月十三開始,爲期四天。在正月十三這天,人們會開始試燈,龍燈也會在這一年裏首次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裏。
到了正月十三的傍晚時分,以龍爲造型的多條燈會上街穿行,後面一般還會跟着一些其它花樣的燈,畫面閃爍輝煌,十分氣派。滾龍燈,也象徵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祈福,寓意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紅火。
2、祭關公

關公,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將,也是民間供奉的武財神。在我國陝西西安一些地區,人們在正月十三還有祭關公的習俗。在這一天祭關公,還得準備一樣特別的供品,叫“添碟子”,這也是我國地方傳統手工藝的一種。
“添碟子”在製作過程中,需要以五穀雜糧爲原料,再配以麪粉、雞蛋清等輔料,經過“粘”、“嵌”、“架”、“塑”等工序,最終做成一種色彩鮮豔、造型豐富的立體供品。人們用“添碟子”祭關公,也象徵了對新一年的祈願和祝福。
3、祭海

據民間傳說,農曆正月十三這一天,是海龍王的生日。海龍王是神話中掌管天氣、在水裏統領水族的神明。每年到了這一天,漁民們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儀式,擺上各種祭品,焚香化紙來祭拜海龍王。通過祭海這一儀式,人們向海龍王祈福,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漁業大豐收。
除了要做好以上3件事以外,在正月十三還有着相應的傳統食物,不僅美味,還擁有着美好的寓意。
1、吃湯圓

俗話道,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這句話的前半句說的就是,上燈(正月十三)的時候要吃湯圓,而到了落燈(正月十三)的時候則要吃麪條。在我國南方很多地區,人們會在正月十三這一天,闔家歡聚吃湯圓。
湯圓俗稱圓子,外形爲一個個圓滾滾的正圓形,象徵着團圓美滿、大吉大利。而湯圓裏面包裹的餡料多爲甜餡,也象徵着生活甜甜蜜蜜,無煩惱、無憂愁。
2、吃通心粥

正月十三,在廣東一些地區,人們還有吃通心粥的習俗,民間將其稱之爲“正月十三烹粥”。所謂的通心粥,就是各種不同花樣的粥,根據地方不同,這一天吃的粥的具體花樣也會略有不同,不過一般都會撒上蔥花,因爲蔥花爲空心的,因此也就將其命名爲“通心粥”。
過去,人們生活條件較匱乏,只能用白粥撒上蔥花做“通心粥”。如今,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粥的做法也變得多種多樣。人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食材熬上一鍋粥,出鍋前撒上蔥花。正月十三吃通心粥,寓意“開悟”,即在新的一年裏,工作或學業都能得到提升。

评论

热门博文